陈福青:从土木讲台到建设一线的跨界人生

发布日期:2025-08-28
分享:

校友简介

       陈福青,男,中共党员,安徽新华学院2013届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校友,三峡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硕士,一级市政建造师,2016-2018年任职于万博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学院,2018年投身基层建设,先后在金寨县交通运输局、白塔畈镇等单位历练,现任金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。

       从高校教师到基层建设者,再到金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,他以“知行合一”的实践精神,实现了从教育者到城乡建设领路人的华丽转身。他参与“四好农村路”、金寨县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工程等民生工程,为金寨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注入了坚实力量,用行动诠释了“专业为基,服务为民”的精神。

新华岁月:知行合一的成长印记

       “大学的辅导员是我人生的第一个职业导师。”陈福青的大学时光,始于迷茫,却因“全程导师制”而变得清晰。四年间,辅导员为他量身定制成长路径:大一夯实专业基础,大二明确阶段目标,大三规划发展路径,大四助力职业启航。这种“陪伴式教育”,让他找到了人生方向。

      安徽新华学院有多元化的师资力量。“当时学校还有许多外聘教师,土木工程专业的结构力学、材料力学等课程由工大教授授课,建筑施工、监理、施工管理等课程有建筑大学的老师参与,CAD课程则邀请设计院的老师任教。这些来自业界的教师不仅传授学术知识,更带来了宝贵的实践经验。他们教会我的不仅是技术,还有职场生存的智慧。”陈福青回忆道。

       学生会外联部的经历,陈福青沟通能力的“练兵场”。在参与举办活动时,需要主动与社会对接拉取赞助。从屡屡碰壁到游刃有余,他学会了如何与企业高效对接,为日后工程谈判埋下了伏笔。“谈赞助和谈工程本质相同——关键都是找到双方共赢的方案。”他笑着说。

跨界转型:从三尺讲台到乡村振兴

       2016年硕士毕业后,陈福青在省内一所职业院校担任一名土木工程专业的授课教师。然而,他很快意识到“纸上得来终觉浅”。2018年,他毅然投身基层,从金寨县交通局的一名科员做起,开启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式发展。在这个基层岗位上,他每天与道路设计图纸、施工方案为伴,走遍了全县的乡间小道,积累了宝贵的现场经验。

       2019年,陈福青主动请缨驻点古碑镇七邻村扶贫,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基础设施对改善民生的重要性。2020年,随着工作岗位的调整,他开始参与全县范围的交通规划工作,通过创新管理方式,推动农村道路建设水平整体提升。

       2021年,陈福青调任白塔畈镇社会事业管理服务中心主任,工作范畴从单一的交通建设拓展到更广泛的社会事业领域。这段经历让他学会了统筹协调,为后续担任总工程师积累了管理经验。

       2022年,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基层经验,陈福青被任命为金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。从交通局的基层技术人员到住建局的总工程师,这一转变不仅是职务的升迁,更是视野和格局的全面提升。如今,他站在全县城乡建设的高度,将当年在交通局积累的专业经验与更广阔的城市规划视野相结合,推动着金寨县城市品质的不断提升。

匠心筑城:用专业点亮民生

       作为金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,陈福青将土木工程专业的严谨与为民服务的初心深度融合,他主导的无障碍改造工程,让金寨县成为“有温度的城市”:2023年金寨县对34条主次干道、280个公交站台进行了适老化改造,县城规划区内缘石坡道设置覆盖率100%、安全岛轮椅通行率80%。

       无障碍设施是城市的“良心”。在陈福青的推动下,金寨县正在加快构建“新建小区配电梯、城区道路设盲道、公园景区通无障碍、公共场所建专用厕所”的全方位无障碍格局。“我们正在以系统思维统筹推进,以城市道路改造为重点,同步实施办公、商业、学校等各类场所的无障碍升级改造工作。”

寄语学弟学妹:做“会盖楼”更“会解题”的土木人

      跨界思维:“我的硕士课题是桥梁与隧道,现在审批房地产项目照样用得上。知识没有白学的,关键要会迁移。”

      实践至上:“大学时哪怕组织一次班会,也要完整走完立项-执行-复盘流程,这种闭环思维比GPA更重要。”

      扎根基层:“乡村振兴需要既懂BIM画图,也能挽起裤腿下工地的复合型人才。”

      文末,他深情告白母校:“新华教会我的不仅是CAD快捷键,更是在资源有限时依然相信‘办法总比困难多’的创业者心态——这在哪行都管用。”